民用燃气报警器的市场渗透率很低。是什么让国内民用燃气报警器普及如此困难?如何走出低迷?
1. 居民安全防范意识不强
许多居民没有很强的安全意识或侥幸心理。他们单方面认为民用燃气报警器只是一种花式产品,对燃气安全保护起不到很大作用。大家都知道,民用燃气报警器是家里的“必备”,而不仅仅是锦上添花。
2. 劣质产品扰乱市场
燃气报警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劣质产品扰乱市场,使得燃气报警市场容易混浊。从事民用燃气报警器检测多年的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陈永华曾表示,市场上有很多低成本、低质量的民用燃气报警器。由于是在家里使用,厂家会考虑用户的负担能力,所以尽量压低成本,所以不能使用质量好价格高的传感器,传感器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报警的质量水平。报纸不报道,无报道的劣质产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行业产品的信心。此外,一些地区甚至有安装假燃气报警器的骗局,这使得被欺骗的人潜意识里抗拒再次安装燃气报警器,这也是民用燃气报警器难以推广的原因。

3.政府的推广不活跃
政府对这项工作的推广(市民安装民用燃气报警器)是无效的。虽然规定在公共场所和密闭空间使用气体时,必须安装民用燃气报警器,但并没有强制规定在家庭内安装民用燃气报警器,只有少数地区对在家庭内安装民用燃气报警器有相关规定,这使得民用燃气报警器安装的必要性缺乏政策支持。
这可以借鉴青海省颁布的《西宁市公共安全技术防范管理办法》,其中明确规定“城市居民住房公共安全技术防范设施建设应纳入住房建设规划,并进行设计,与房屋工程同时施工、验收并投入使用”。《哈尔滨市燃气管理条例》第四十七条规定:“新建、改建、扩建工程使用管道燃气的,建设单位应当安装燃气报警器,其费用应当计入建设成本。”并大力推动对使用过管道燃气的用户安装民用燃气报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