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室是存储、处理和传递单位档案信息的内部机构,为领导决策、处理、组织生产、科研等活动提供依据和参考资料。档案室保存的档案不仅对单位的工作、生产和科研具有实用参考价值,而且是具有长期保存价值的部分,是国家的档案财富,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因此,档案馆的消防安全不容忽视。吸气式感烟探测器的灵敏度约为传统普通感烟探测器的1000倍。吸气式感烟探测器还可以探测到使用早期技术无法看到的更小的空气颗粒——这些颗粒通常是在过度加热和明火的最早阶段产生的。
造成火灾事故的原因除了人员和管理外,还有其他客观因素。这些因素不能通过人员培训和提高意识来避免,而是客观存在的。电气设备带来的火灾隐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复印机、扫描仪、空调、除湿机等现代电气设备进入档案,增加了大量电线和电源的使用。如果忽视电气设备的安全使用,很容易导致隐患起火。例如超出电器负载和使用寿命,绝缘性能损坏;电路老化、漏电、短路等。例如,北京大兴古宫火灾,是由于电动三轮车电池电源线短路,引燃了周围可燃物引起的。另外,档案中的电气设备比较集中,如线路定额不当、安装不当、零件摩擦发热、工作人员技术手段缺陷,以及光盘、纸张和一些可燃物的存放。
传统火灾探测器的灵敏度不足以用于档案。想象一下,如果感烟探测器和感温探测器用于检测烟雾报警,当它们发出警报时,档案中的情况是怎样的?据估计,它已经变成了一片火海。档案馆里的大部分材料都是极易燃的材料。明火一旦燃烧,就会迅速蔓延,难以扑灭。即使它很快被熄灭,其中的珍贵材料几乎已被烧毁,难以补救。

吸气式感烟探测器不同于传统的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空气采样系统由在天花板上方或下方每隔几米平行安装的管道组成。在每根管子的顶部,每隔几米就要钻一个小洞。这些小孔均匀分布在顶板上,形成一组基质空气取样孔。使用探测主机内部抽气泵所产生的吸力,空气样品或烟雾通过这些小孔被吸入管道中并传送到达探测主机内部的高灵敏度烟雾探测腔检测空气样品中的烟雾颗粒浓度,可实现无火灾时的提前报警,在未发生火灾时将其扼杀在摇篮中。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档案馆的书柜是封闭的,建议采用柜样铺设管道。具体的管道布置形式还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设计,以保证全面保护和及时报警。